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力行分享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1集力行分享

陈艳宏学长

  
听课5遍,每天能做到读一遍《弟子规》
     在外面推广《弟子规》已经一年半,正好把《弟子规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。正在觉得自己有了小小进步之际,打击来了。儿子的学习成绩在我的陪伴下,不进反退,变成了班级的倒数。全家从爷爷奶奶到我们都很上火。而最近家庭生活也很不顺利,老公面临着失业如何就业的问题。现在的我,无论是生计问题,还是教子问题,都出现了很大的状况。痛苦了很久,心浮气躁两月有余,没有答案。不知自己如何选择。难道我做的一切都错了吗?难道我不应该去业余时间教授《弟子规》,应该把一切心力都放在家里,什么都不该学了?一直在困惑中痛苦的反思,不得其解。知道自己有问题,根在哪里?怎样解决?天天问自己,没有答案。放暑假,在家每天行尸走肉般,浑浑噩噩,听不进课,干不动活,钻到电视剧里逃避现实。一晃半月,不能再沉沦了。听课,逼着自己……
偶然找到蔡老师《大馬中心第三屆中華傳統文化進修班-4500年前中國的遠祖是如何教導他的後裔的》这一演讲,有点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。不知自己想的对不对,还请各位学长给予指正:
    1、虽然在外讲授《弟子规》,却像世间一样,传授的不是“道”而是“记问之学”。因为自己没有做到,只是“嘴上功夫终觉浅”。重在讲课,没有学生的落实,没有学生的力行分享,“不力行,但学文,长浮华,成何人。”师生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,
    2、夫妻不能同心同德,不能感动丈夫,还是自己没有意识到“修身”第一。自己没有尽到做妻子的本分,也不是一个温柔贤淑的女人。言语生硬,好为人师,在家总爱挑丈夫的不是;不精通家务,不擅长做饭,不擅长理财,这些女子该会的都不会。光天天往外跑,惦记着利益社会,真是笑话。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”?
    3、教育孩子言教太多,大道理太多,不能以身教感动他。这是因为自己离做人的标准《弟子规》还相去甚远,怎么还拿《弟子规》来要求别人。孩子的状况不是他自己的,根源在我。孩子很聪明,接受能力特别快。老师说他知识都会,就是浮躁,没有责任感。想想在生活中,儿子干家务就是马马虎虎,稀里糊涂,一切事物都是相通的,这是我没有给儿子养成良好的习惯。根源是我自己就没有好习惯。遇到事情分不清轻重缓急,心浮气躁……一个不合格的妈妈怎能教育出好孩子,一个怕吃苦,懒惰的妈妈,怎能培养出好学、勤奋的孩子。儿子已经14岁了,想想从前,悠悠放任……
    自身过咎太多,不胜枚举。前些日心乱如麻,不知从何下手,现在痛下决心,只要儿子在家,就放下一切,陪儿子学习,在学习中纠正不良学习习惯;陪儿子干家务,培养责任感;陪儿子每日读《论语》20分钟,培养定力……
    凡事多和老公商量,尊重老公的意见,两人达成共识,再做事。达不成共识,尽量先顺从老公,适当时候再商量,总要拿出最佳方案来经营家庭,教育孩子,孝养老人。
    双方老人年纪大了,尽量不依靠老人,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,少给老人添负担。尽己所能,从现在的状况看,我们只能经营好自己的家庭生活就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。惭愧……
    这学传统文化的人,学了半天本末倒置。原来,修身、齐家是根本,服务社会是枝末。哎,颠倒了。归零吧,用刘欢老师的歌词“只不过是从头再来。”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